BP 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BP 商业计划书里的五大陷阱 随着国内风险投资项目的逐年增多,和各类机构在中国云集,无论是 VC/PE,还是其他各种各样的机构投资人,在选择目标投资公司之时,一定会预先审查公司提供的商业计划书。不过,我看过的许许多多的商业计划书,感到我们境内的 BP 与西方国家的基本募资文件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在境内从事投资的朋友,一定要特别注意隐藏在 BP 里的陷阱,不然的话,下场很惨。此处将常见的问题收集一下,供从事 VC/PE 的朋友们做个参考。 BP 模式不可以只看商业计划书 在 BP 商业计划书里,一般第一步是审查创业团队,第二步在审查完商业计划书以后,第三步接下来往往是看财务报表(有的公司喜爱叫财务模板或者财务模型)是投资方最关注的部分之一。毕竟投资方第一敏感的问题就是?我该投多少钱,我能有多少回报?。在一般情况下,商业计划书里边的?财务分析?属于融资方需要保密的资料。然而,融资方越是把财务分析搞得神神奇秘,往往是在签订保密协议以后,才可以抖出来,到了最后投资方往往也是大呼上当。其中的猫腻是一些伪装很好的陷阱,这里主要包括: 团队审查必不可少 陷阱一:隐形债务 隐形债务问题,成为目前投资方比较头疼的一大陷阱。隐形债务防不胜防,现在融资方在财务上做假的手段真是越来越‘高超’,隐形债务现在令我们最为头疼。隐形债务情况比较复杂。比如,曾经有这样一家软件厂商,为扶持其在西部的几家区域总代理商,替代理商担保以便代理商从银行贷款。可是没过多久,有三家代理商跑了。该软件厂商也欠了一屁股的债。后来这家软件厂商在融资的时候,商业计划书上根本没有提到这件事,导致后来的投资方有很大一笔资金被用来返还旧债。另外,还有一个北京的公司兼并外地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融资方没有在商业计划书中说明这个情况,等到北京公司融资成功后,新股东自然也就背上了这样一个大锅。融资方一般不会在商业计划书里主动提及?隐形债务?问题,而且即使投资方做了很深化的调查,还是很难查出个水落石出。 财务背景调查要彻底认真 陷阱二:团队集体私奔 一个成熟的商业计划,除有一个比较诱人的商业模式外,创业团队也成为投资方决定是否投资的一个重要参考。因此,一般的商业计划书,会对团队组成及核心人物大写特写,力图向投资方传递这样的信息:?这个项目,只有我们这样的一个团队才能做得来。?然而,殊不知,创业团队也是投资方的一个大陷阱。且不说有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