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 信息系统成本核算体系改进一、成本核算方法概述成本核算是根据产品成本计算对象,采纳相适应的成本计算方法,按一定的成本要素,通过一系列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过程。它是一个利用合理科学的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进行归集并分配的过程,为企业成本分析、成本控制、成本考核等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基础数据信息,促使企业进行成本管理改进,提升企业竞争力。(一)制造成本法。制造成本法是一种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直接计入到产品成本中,而作为间接成本的制造费用需要通过计算分配后计入到各产品成本。制造成本法的优点是成本核算过程简单,方便操作,对间接成本的分配通常采纳生产工时、机 器 工 时 、 直 接 工 资 比 例 等 ; 缺 点 是 核 算 的 准 确 性 较 差 ,Cooper&Kaplan 认为,制造成本法下核算的产品成本会随着间接费用的增加而失真。(二)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动因的分析、计量,最终计算出产品成本的方法,是一种基于传统成本计算下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相较于制造成本法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更准确真实;缺点是作业的区分、成本动因的辨别和确认存在困难,并且实施作业成本法对信息化程度要求较高,对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养要求高,因此实施成本较高。作业成本法通常有以下适用条件:1.产品种类繁多、个性化差异化较大的企业。产品差异化程度越大,制造成本法按单一产量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就越容易造成偏差,对于依据动因分配的作业成本法来说,虽然最终生产的产品不同,但是生产过程中有些流程却类似,可以对这些同质作业进行合并,建立作业中心,依据作业中心对产品成本进行核算,即简化手续,成本信息也不容易失真。2.间接生产费用占比较大的行业。作业成本法是基于作业前因后果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地对每一项间接费用进行细化管理,所计算出的成本更加符合实际,通常在间接费用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其效益也更明显。3.对会计信息以及计算机技术要求较高。因为作业成本法相较于制造成本法,分配间接费用依据的成本动因是多样的,成本对象也是多样的,所以计算过程更为复杂,需要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收集信息、处理数据提供保障。(三)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随着 ERP 等信息技术的进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