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_第1页
1/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_第2页
2/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_第3页
3/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1、导入新课: 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文章。今日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 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生。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整体感知: 播放课文朗读带。 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 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欢乐。 根据课题划分文章段落。 3、拓展延伸: ⑴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 (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淘气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丽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⑵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事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 (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老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别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 自由朗读第 9 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几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4、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室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身……,幼时……,稍长……1898 年到南京求学。1909 年回国,1918 年《狂人日记》,1927年定居上海,1936 年病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宁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侯(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