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实践反思稿)鲁教版 六年级 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课标要求: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安排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五个内容。主体内容是围绕“人类是如何逐步认识地球形状和测量出地球大小的?”“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制作地球仪有什么用处?”“人们为何在地球仪上建构经纬网?经纬网该怎样利用?”这一系列问题来展开的。三、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究的精神。2.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3.了解地球仪的主要用途;并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感知地球仪的基本结构。4.运用地球仪,知道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整个地理学习的基础和重点之一,一是空间概念教强,涉及的新名词与概念较多;二是教学内容中所隐含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和图形中的点、线、面、体的联系等思维转换较大。这对于 12—13 岁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困难。五、评价设计:本节课的问题设计大部分是在提取学生的日常知识储备,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会有一种自我肯定,自我激励。另外,本节很多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活用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操作与演示中建立直观的感知,所以老师在评价时主要是肯定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 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 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 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重点:1、观察地球仪,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教学过程:1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4、东西半球划分 难点:1、观察和使用地球仪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教学准备:教学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两课时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