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素养教育新学案 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 1、整体感知: 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全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有关战争的言论,阐明弱国在对抗强国的战争中应实行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等,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2、学法引导: 查找有关长勺之战的材料,了解背景,以助于理解文章。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意思,培育整体感知的能力,注意积累重点字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另外对本文在写作上记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特色要着重体会。 3、审美鉴赏: 周密严紧的构思美: 本文的篇幅极其短小,却将复杂的长勺之战这一事件,介绍得井然有序,清楚明白,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对文章结构的精心安排。课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战前鲁国的准备──战斗过程──战后总结)为线索,各部分间又注意了巧妙的过渡和照应,使文章结构十分严紧、周密。如第一、二两部分用请战和从战过渡和衔接,第三部分用既克,公问其故承上启下,显得十分自然。前后照应的地方,如第一部分何以战和可以一战相照应;第二部分中两个未可和下文两个可矣照应;第三部分中辙乱旗靡与上部分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相照应等,上系下连,严紧周密。 4、重点难点突破: ⑴ 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析:本题一题三问,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从文字材料中提取、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 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① 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② 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 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 ① 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 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 ① 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