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观后感《狗十三》观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信任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狗十三》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狗十三》观后感 1 1、青春的痛点 有人说,这部电影里面,包含了所有青春的痛点。父母离异,家庭重组,隔代教育,中国式家长…… 李玩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有了新的家庭,母亲在影片里没有出现过。很容易就能看出,虽然爷爷奶奶对她很好,总是“碎女子”的袒护她,但是她的生活是孤独的。 年迈的爷奶不懂凤凰台有什么好看的,不懂李玩给狗取名“爱因斯坦”是为何,不懂李玩为什么不能喝牛奶。 就像李玩也不懂奶奶为什么从不出门一样,这是年龄的代沟,也是隔代教育的弊端。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父亲不把李玩接到一起生活。看完之后知道了,因为这个父亲足够自私。他为了不让自己内疚,自私的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把李玩送走,理所当然为她不会接受自己的后妈和弟弟。 然而他却从未想过,李玩真正想要的只是他的陪伴,家的温暖,不是像狗一样说送走就送走。 2、大人的世界 电影里有一幕场景是,李玩站在高放的自行车上,喊到:“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在李玩心中,弄丢狗不同意承认错误的爷爷不是大人,随便带回只狗让李玩相认的后妈不是大人,跟着其他人指鹿为马的奶奶不是大人,说话不算数的爸爸更不是大人。 大人的世界,李玩不懂。李玩简单的世界,大人也不懂。 第一只爱因斯坦弄丢后,她找狗是因为想要尽够自己的努力。她并不是一定要找回爱因斯坦,她只是要为这个生命负责,大人们不懂。 弟弟出生后,大人们觉得她会难过,瞒了她两年。两年后,被随意带到一个溜冰场,父亲指着一个小男孩告诉她,这是你弟弟,为什么要隐瞒,李玩不懂。 在大人的世界里,李玩总是那个不懂事的丫头。李玩天真的信任,在平行的世界里,大人这些错误终究会被纠正。 3、成长的妥协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谋杀的正是孩子的天真。当 13 岁的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纠正错误时,遭到的只是父亲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顿打,她懂了。 当一直对楼上养鸟深信不疑的李玩,半夜看到这个学鸟叫的人被五花大绑送上精神病医院的车,她懂了。 当因为拿了物理奖,央求父亲带她去找第二只爱因斯坦,到收养所却被告知爱因斯坦已经绝食自尽,她懂了。 假如成长注定要伴着千疮万孔,那么她只能妥协。假装看懂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