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案锦集 10 篇 《跳水》教案范文锦集 10 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老师,总不可避开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跳水》教案 10篇,欢迎大家分享。 《跳水》教案 篇 1 学习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险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猴子、孩子、水手、船长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联系的进展、变化。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理解事物的进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进展、变化的。 学习过程: 一、引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引导学习第四自然 1、质疑、激发辩论。 2、品读段中突出表现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积累词语:段中哪几个词最能说明当时情况十分危险。 4、追索孩子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原因。 三、老师带领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引导理解猴子更加放肆的原因。 2、结合词语理解,谈谈所讲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 3、小结学法,抓重点词、分析事物间的联系。 四、学生自学二、三自然段 五、学习五、六自然段 1、大家一起为救孩子想办法。 2、品读五自然段,了解船长救孩子的办法。 3、说说从船长身上得到的启发。 六、总结全文、练习分析本段以及全文所讲到的事物间的联系。 七、这件事过后、假如你是船长,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孩子,你会怎么说? 假如你是水手,你会怎么说? 《跳水》教案 篇 2 重点语段: “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因而更加放肆起来。”(《跳水》第一节) 教学设计: 1.这艘轮船返航时,海面上呈现怎样的景象?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水手有闲情逸致拿猴子“取乐”呢?“取乐”导致猴子怎么样? 3.从哪里看出猴子“放肆”? 4.“因而”是什么意思?会换词吗? 5.请找一句话概括这节大意。 6.填空:因为《跳水》在简洁的开头中,特意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是____,所以水手们____,导致猴子____。这一节交代了环境与____及____之间的联系。 训练目的: 要求学生理解导致故事的发生是海上环境“风平浪静”,引导他们透过开头这个窗口,去寻觅与故事进展变化的联系,以达到对这样一个极为重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留下较为深刻印象的训练目的。 《跳水》教案 篇 3 一、教材分析 《跳水》的作者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作者按事物的进展顺序展示给读者一个个生动的画面。文中人物各有特点,语言运用熟练,人物刻画形象逼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