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备课笔记 一、课文悟读 读罢此文,作者飞越的神思、联翩的浮想令人折服。作者的漫想始终扣住第一个展开,放得开,收得拢,思路清楚,结构紧凑。整体思路随着时间的推移,上下几千年,收放自如:眼前的三峡一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一凭舷眺望,继续追溯一远古许多第一个一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局部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先想到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又想到使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再想到绝对不是第一个,想到舆论压力和精神负担最后想到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因为先写时间,便于交代交通工具,想到交通工具的落后,才会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进而才会想到当时可能会产生的舆论压力和精神负担,交代完这些外在问题后,自然会想到穿越者的主观感受。总之,这样安排不仅脉络清楚,而且增强了文章思想的深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什么时代决定什么物质条件,物质与精神二者,又是物质决定精神,因为使用原始的独木船才会出现舆论的阻力,正是他使用独木船,冲破重重阻力,勇敢地拿起竹篙,才使他的精神至刚至勇。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本文想像力的丰富奇幻是与作者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凭空的想像是不存在的,作者的想像是依据知识的推导,有根据地想像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会在什么时候,用什么船,会有什么压力。由此可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确实是开阔思路的重要条件。 想像力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讨论中的实在因素。我们说,想像力不仅在科学讨论中作用巨大,在文章的构思和理解上也有同样的作用。它不仅是作家创作的重要手法,也是我们学习、写文章和阅读欣赏作品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法。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曾经这样描写作家构思时的想像: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大意是:文章的构思,想像总是飞驰得很远的。所以作者静静地凝神思考,可以联想到千年以前,动容神往,视线就通到万里以外。在吟咏的时候,发出珠宝玉石般的声音。他的眼前呈现出风云变幻的景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关键是要有知识和生活。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神思的翅膀就能飞得高,飞得远。 二、亮点探究 1.注意下面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