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玉堂春》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话本小说形成的历史及其体制形式。 2.能力目标:了解《玉堂春》这篇小说情节与人物的互动关系。 3.情感目标:研讨《玉堂春》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知识归纳 写作背景 名妓玉堂春(小名玉姐)与吏部尚书之子王景隆(小名三官)结识,誓偕白首。但是王三官钱财用尽,被鸨儿轰出妓院,又遭人抢劫,贫困交加,沦落到讨饭度日。这日王三官到关王庙烧香,不想碰到一个熟人…… 识记字音 磕(kē)头 应(yīnɡ)允 拭(shì)泪 咳(ké)嗽 老鸨(bǎo) 城隍(huánɡ) 钗钏(chuàn) 模(mú)样 衲(nà)帛 丝绦(tāo) 半晌(shǎnɡ) 掣(chè)脱 作揖(yī) 器皿(mǐn) 收讫(qì) 识记字形 磕头 溘然 拭泪 试图 老鸨 衲帛 接纳 洗涤 半晌 响应 掣脱 引擎 作揖 编辑 缉拿 算账 营帐 收讫 迄今 词语解释 应允:答应,允许。 奉承:逢迎,谀媚,用好听的话恭维人。 温存:真情安慰,温顺体贴,休养。 哄诱:诱骗。 收讫:货、款等收清。 重点难点 1.这篇小说在心理描写方面好在哪里?请举例说明。 明确:①金哥去见玉姐。当人面叫“三叔”,在心里叫“王三”。达到细腻传神的程度。②老鸨听说王三官“满载金银”回来,“半晌不言……”把老鸨的疑惑、后悔、尴尬、利欲熏心的丑态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③在老鸨呼唤玉姐出来见王三官时,玉姐不语也不答应。老鸨在这里隐忍不发,不是她有涵养,而是怕失去财神。与她此前此后开口便骂的行为对比,更见出她扭曲的贪婪而丑陋的人格心理。 2.本文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明确:小说通过鸨母与亡八逼良为娼,见利忘义,卑鄙无情的情节,真实地反映了社会黑暗势力的丑陋与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