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语文 10苏轼词二首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10苏轼词二首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1页
1/3
高中语文 10苏轼词二首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2页
2/3
高中语文 10苏轼词二首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第3页
3/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教版 唐诗宋词选读]10 苏轼词二首 学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与《定风波》(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词作者的思想感情3、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学习重难点】 1、反复朗读背诵,体会作者的情感。2、训练想象能力。【学习过程】一、简介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二、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折磨,被贬黄州。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赋词怀之。三、自主探究 合作学习1、你认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了什么?两者联系何在?明确:①上阕:望月写景 (实景、虚景) 下阕:怀人抒情 ②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2、词中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哪些地方运用了联想?哪些地方运用了想象?明确:实景:明月、酒、青天、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联想:明月(月圆)___团圆(人圆) 想象:明月____青天___宫阙____琼楼玉宇 3、找出词中最能体现作者“出世”与“入世”矛盾思想的语句。1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4、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由此还表现出他的什么特点?明确: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②旷达的胸怀,乐观的生活态度四、拓展提高能力训练:根据下文开头,发挥丰富想象和联想,续写文章。(100 字左右)金秋十月,夕阳西下。一老农坐在自家的田埂上,一边抽着烟,一边浮想联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语文 10苏轼词二首学案 鲁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