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选读》教学资料(5)《补天》——《故事新编》的第一篇,鲁迅从“认真”地“解释创造的缘起”,到“陷入油滑”,他笔下的《补天》也从“粉红的天空”“石绿色的浮云”到了“古衣冠的小丈夫”。本是世界之初的瑰玮景象,一切互不调和、没有过渡的纯粹的原色,女娲“全身曲线消融在淡玫瑰似的光海里”,以母性的本能创造着人,她创造的“小东西”却终于成为所谓的“人”,指着她的裸体训教道:“禽兽行”;但她只是不理,依旧去补天,“使宇宙间出现最后的肉红色”。 不管出于油滑或讽刺,鲁迅只是把远古的本质的美好,与藏在礼教背后的伪善放在了一起,不加评论,却仿佛已用长矛挑开了“小丈夫”们着意裹在腰间的布,美丑自现,是辛辣的讽,却又是人性的回归。 《奔月》——幽默,但不仅是幽默。弈的强弓把封豕长蛇射了个精光,在外无用武之地,他的学生也对他放箭,回家又面对俗气的嫦娥在抱怨乌老鸦炸酱面。可谓英雄没路。英雄没路的又何尝不是鲁迅本人?在他的“匕首”面前,文坛中鲁迅的主要对手不堪一击,可那些对他来说只不过是“射碎的小麻雀”,鲁迅要的是唤醒国人,是射下空中灼人的八个太阳。他用笔战斗着,也拨着希望的种,然而总会有时在落没的情怀中留下文字中些许自嘲的痕迹。 《出关》——孔丘“想通”了,老子就该走了。老子敏感地回避,鲁迅却勇猛冲锋;老子多年传道给庾桑楚,庾桑楚最敏捷的却是去取下屋檐上的腊鹅。“竹竿碰屋檐”的响声中,老子大概寂寞了,鲁迅也是吧。老子讲学后得到十五个饽饽,还是因为年老的“优待”,鲁迅从出版商那里也只得到了如此的“优待”吧。但鲁迅继续讲学,因为他对青年抱有希望。老子的脱离了时代的缺少知音的智慧,和鲁迅在睡死了的人群中的独自清醒,跨过百千年的时光握手;然而与鲁迅心照不宣地握着手的只是鲁迅本人笔下的老子,他取了老子的一个侧面,诙谐地表达了自我。我在此,也只取了鲁迅的一个侧面,谈了一点他那些看起来最不严肃的文字。这不是完整的鲁迅。我也把握不了完整的鲁迅。我只是喜欢鲁迅,喜欢我似乎理解了又似乎不理解的全部的鲁迅。 简 评 鲁 迅 文 学 ——两课实践报告绍兴的实习虽短暂却让我们学到了好多,见识了好多。参观大禹陵,我重新认识了大禹这位治水英雄。他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严谨治水的工作者对水利建设所付出的艰辛,对遭水害的百姓的热爱,与汹涌的洪水作斗争的决心。拥有一颗爱心,一颗善良的心,世界将变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