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课 *木假山记1.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木假山记》2.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国论》3.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苏辙《武昌九曲亭记》4.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权书上》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一、字词积累1.字音蘖(niè)殇(shāng) 拱(gǒng) 啮(niè)食· (fén) 樵(qiáo)夫 薪(xīn)踞肆(sì) 岌(jí)然2.一词多义(1)数(2)徒(3)肆(4)伐(5)其3.词类活用① 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 名词活用作动词 , 伐 而为薪② 而不为人所材 名词活用作动词 ,取材 ③ 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叹服 ④ 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 避免 ⑤ 木之生,或蘖而殇 名词作动词 , 成为蘖 4.古今异义① 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② 强之以为山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③ 魁岸踞肆,意气端重古义:神情。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④ 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古义:村野之人。今义:未开化的人。5.文言句式(1)被动句① 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为……所”表被动)② 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为”表被动)③ 则为人之所材(“为……所”表被动)④ 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为……所”表被动)(2)省略句强之以(之)为山二、文学常识1.走近作者见“专题二《名二子说》”2.写作背景苏洵的散文纵横捭阖,老练深奥,既有《战国策》的雄放,又兼《韩非子》的峭劲,为宋代文坛开了生面。他写文章力求“务一出己见,不肯蹑故踪”(曾巩《苏明允哀辞》),不抄袭旧说,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苏洵的家中有一木雕的假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木假山记》就是由此生发感慨而作的。他从木假山联想到树木的遭际,又由此而联想到当时的社会情状,“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本文是一篇绝妙的散文,全文托物寓意,小中见大,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赞美了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3.相关知识苏洵之文,以奇崛出名。这篇《木假山记》,不但记下了天下奇物木假山,还自况言志,倾吐了胸中一段奇思。我国自汉代以来,园林中已造假山,魏晋以后,又有假山清供,置于几案之上,以供赏玩。到唐宋时期,欣赏假山的风气已经很盛。但假山之料多是山石,以木为山者,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