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的启示欧洲货币主权归欧洲中央银行所有,各成员国根据国情制定相应的财政政策。分裂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某些情况下其政策效应甚至会相互抵消。因此,当各国经济状况不一致时,比如有些国家经济景气,有些国家经济萧条,就会出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错配。对于出现危机的国家只能靠紧缩财政的方法来缓解危机,而这无疑使原本放缓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最后,危机救助机制缺失。欧元区成立时为了避开道德风险,规定了不救助条约。2009年年底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时,希腊既不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欧元区其他国家也迟迟不予救助。欧洲中央银行没有及时行动,不能扮演最后借款人这一更加重要的角色。实行的一些临时性补救措施也迟迟未见成效,造成危机在多个国家蔓延。欧元区成员国实行的是以高福利为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优厚的待遇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但这影响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给这些国家的经济带来负担。人们并不怕失业,即使失业也可以领取到优厚的失业津贴,而有些人甚至在失业后也不愿再去寻找新的工作。这使得这些国家的劳动效率低下,劳动力市场僵化,失业率居高不下。自2000年以来,欧元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只有1%,失业率最高却高达到8.6%,希腊、西班牙等国长期存在两位数的失业水平。在经济增长率不高的情况下,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收入得不到保障,而各类福利和公共支出连年攀升,财政赤字规模不断扩大,各国政府只能不断举债。1.欧元模式目前不是东亚货币合作的理想模式。欧元模式是单一货币联盟的典型模式,目前对于东亚货币合作并不可行。单一货币联盟模式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最优货币区理论。根据该理论,建立单一货币联盟需要满足要素流动性、经济开放度、产品多样化等多方面的要求。东亚地区在这些方面的条件尚不成熟,很难在短时间内达成这种高级形式的货币合作模式。欧元区成员国间的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是危机发生的原因之一。东亚国家经济进展水平差异远大于欧元区成员国,各国的经济开放程度、金融自由化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东亚必须结合自身的情况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道路。2.确立监督机制。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之前,欧元汇率相对稳定,这使得欧元区成员国可以借助稳定欧元的庇护,轻易地以低利率获得长期融资。财政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部分欧元区成员国的财政松弛状况得以掩盖。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各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