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开放数学课程,合作打磨生成性作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达成以上目标,我们的作业设计就必须提高生成性含量,使作业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当下,小学数学课程的作业中依旧存在作业呆滞性病症:1、问题的提供:在传统作业中,问题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在训练提出问题的能力方面,无所作为。2、资料的提供:在传统作业中,资料都是课本或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己取得的。3、解答的非开放性:对作业质量的评价知识与实现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抹煞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4、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不必限于书面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5、作业不鼓励合作。6、重视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在传统作业中,教师只评价作业的结果而不关心作业过程。7、对作业的评价是被动评价,而不是学生自我评价。我们要真正激活学生的成功数学学力,引领学生学会思维,就必须彻底治愈作业呆滞性病症,建设开放而充满活力的作业设计系统。一、在学科整合中生成课标明确要求数学课程必须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的综合性、多样性,也要求我们在数学课程必须打破课程间的一堵堵墙,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与“友课程”间的协和资源,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去学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比例这一知识的时候就可以实施学科的整合:小聪准备五一放假到北京去玩,但他不知道丹阳和北京相距多远。联系到最近学习的比例知识后,他很快找来一张地图,但不巧的是这张地图上印有比例尺的一角不小心撕掉了。用这张地图小聪能知道丹阳到北京有多远吗?(能不能)小聪就是头脑灵活,他记得乘车去南京时,在车站看到丹阳到南京是80千米,于是他想出了办法。你能说出小聪想出了什么办法吗?请你简单写出小聪解题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聪在这幅地图上测量出丹阳和南京之间相距2厘米,他又测量出丹阳和北京相距25厘米。现在你能算出丹阳和北京相距多远了吗?请写出过程。这样,体现了多种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多种能力的评价和考查,十分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二、在介入生活中生成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依照文本所说,尝试着去生活里也做一做,看一看。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价值,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要进行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根据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自己的爱好,在材料表中选择你需要的材料?算出所需材料的量及所需的钱数?(3)如果在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生活常用型作业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三、在动化改编中生成根据不同文本的要求,教师可以寻找一个最佳切入点,既让学生自编作业题,又注重激发他们在自编中的创造性,把作业的“老面孔”演化为多种多样富有创意的实践活动。请看如,在学习了时间的简单计算后,出示中央电视台星期六部分节目表,从中设问编题,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请看下面的一个活动设计:7:00东方时空19:38焦点访谈9:05少儿节目10:06东西南北中18:05文化长廊19:00新闻联播然后布置问题:(1)小明吃早饭时,他爸爸正在看《东方时空》,小明吃早饭大约几时?(2)8∶20小明开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