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教学设计 1 全文共 6 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授导型教学设计假如没有灰尘。首段先从人们对灰尘通常的认识写起,指出灰尘的危害。接着笔锋一转,第 2 自然段以问句设疑,发人深思,自然导入下文。第 3 自然段简要介绍了灰尘的大小和主要来源。第 4 至 6 自然段从不同的角度详细说明了灰尘的特点和作用,解答了第 1 自然段所提出的问题。第 6 自然段是重点段,由“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特性入手,层层推动,说明了灰尘的重要作用。此外,这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先介绍灰尘的特点,然后再具体说明灰尘的作用,结尾都运用“假如没有灰尘”这样的句式,对其重要作用加以强调和总结。 这篇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知识性、趣味性很强。作者运用了假设、列数字、对比等说明方法,清楚明白而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灰尘与人类的密不可分的关系。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二是让学生知道灰尘的特点和作用,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受到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独立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导入课题时,先让说说灰尘在人们的眼中是怎样的?然后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4—6 自然段,从填表中弄明白灰尘的特点、用途及说明方法。设计思路非常清楚,尤其是表格的设计体现了授导型课堂教学模式,把握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最后请学生用一段话回答课文第 1 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设问:“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情形呢?”老师引导学生想一想:从灰尘的危害和作用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使学生懂得:灰尘太多确实会污染环境,但适量的灰尘存在,对大自然和人类都有好处。这样让学生自己得出事物的两面性。。 老师教学准备: 1、全面分析课文内容,设计教学过程。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阅读高士其的《灰尘的旅行》。 学生课前准备:编写资料了解灰尘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课堂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①认识 4 个生字。 ②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认识到灰尘的特点和作用,学会辩证的看待事物。 ③巩固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难点:领悟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我们的地球上有些永不疲倦的旅行者,可以说,从室内到室外,从城市到野外,从平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