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平台第三版课堂教学课堂提问的“三有”、“三忌”提问是启发和促进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常用教学手段。课堂提问应该讲究“三有”:有计划、有难度、有引导。有计划:提问的计划性首先体现在目的明确上,所提问题都紧扣住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中心;其次要计划好前后提问的衔接,环环相扣,连成一体;还要控制提问的密度,适应教学时间和学生心里的制约。有难度:提问有适当的难度,可以触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引发学生的争论,利于教师引导归纳;难度太大,则会问不下去,答不上来,形成僵局。有引导:提问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大的问题,应安排适当的引导、启示,给学生指示回答的方向、着眼点,借以训练学生思维,但引导和启示不能搞成包办代替。课堂提问也有些不可忽视的忌讳,可以归纳为“三忌”:忌浅、忌深、忌笼统。忌浅:无疑而问,浅而无味,白费时间。忌深:问题复杂,道理深奥,学生力所不及,硬要提问,双方为难。忌笼统:针对不具体、不确定,问题太抽象,学生弄不准选什么角度、抓哪些方面回答,无法收到预期效果。他山之石批评的艺术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的,有表扬就有批评。批评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与"人不怕表扬"正相反,"批评不讨人喜欢"。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听人批评是难堪的事。班主任批评学生主观上希望通过批评促进他们克服和改正错误的思想行为。的确,批评含有品评、判断、指出好坏,其积极作用应该可以激励人、鞭策人、教导人。然而,我们说出来的话,说话的方式往往与我们预期达到的目标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更应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批评的艺术。一、批语要客观公正,有所针对。批评通常是在事情发生后出现的,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事实,调查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后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给予公正合理的批评。客观公正是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的最基本要求。有时,教师会用"你总是怎么样怎么样","你从来"、"根本"等这类以偏概全的字眼,使学生心理觉得受冤枉。所以在选定评语之前,教师要明确你要批评的是针对学生的哪一件事,哪一个行为。点明了某一值得批评的行为,教师不致于"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将犯错误学生的所有行为笼统地纳入批评的目标,也不至于因某一位同学有违纪行为而在班会上批评全班同学。对学生而言,针对某一件确实有的行为的批评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二、批评要平等和气,委婉含蓄。教师批评学生时,理智地把握住自己的情绪,不要用训斥、威胁的口气,也不要用斩钉截铁的语气,那种瞪眼睛、拍桌子,大声叫嚷等发怒的表示都是要不得的,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区域探索第四版理,也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每个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用平等和气的态度,讲究委婉含蓄,考虑环境条件,时间、场合,设身处地为接受批评的学生着想,尽量不在全班同学面前点名批评某某同学,可以点事不点名,表明批评是对事不对人,这样既成全了被批评学生的面子,也起到教育其本人,同时教育大家的作用。班主任满怀爱心,满怀理解,用平等和气的态度点明学生的错误,启迪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自我批评的意识。三、批评要用词得当,言语由衷。批评时,不要唠唠叨叨,长篇大论,语言要简洁明了,言语千万不可含讽刺、嘲笑、污辱的意思。批评时语言难听,会使学生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学生也许会针对那些刺耳的字眼辩驳起来或耿耿于怀,而忽视老师本来要批评修正的那件事,所以教师要注意语言文明,用词得当,在学生心中留下良好的形象。明智的教师,不随便去批评学生。对自己所说出的评语当一回事,不是随便说说,而是发自肺腑之言。让学生感到教师是期待他受评语的影响而有所改进。教师批评学生表达了教师关切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有责且乐意帮助学生去解决。积极有益的批评就是促使师生双方为达到共同的目标而携手合作。四、批评要侧重引导,灵活转化。一般的批评多半把重点放在"错"的地方,而未指明"对的"应是如何。如果学生听了你的批评而没有任何行动,又有何意义呢?这样的批评收不到积极的效果。真正懂得批评的人侧重引导,侧重的正而不是误。教师是学生的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