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严查 XX 区治理为官不为现象的调查报告 一、为官不为的现状 经过我们调查,为官不为主要有四种表现: 一是怕出事型干部,基层镇村干部不能适应从严治党新常态,在八项规定和各项纪律约束下,有干的越多、出事越多的思想顾虑,工作中有守摊子、混日子现象,在项目建设、民生改善、经济进展等方面缩手缩脚,缺乏干事创业激情。 二是盼平稳型干部,主要是年龄偏大,即将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他们的工作四平八稳,心态老成持重,有一种船到码头车到站、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总是期望干了事、不出事,能平稳着陆最好,因此不同意积极作为。 三是不担当型干部,主要是一些年轻干部,受成长经历和社会思潮影响,阅历单一,宗旨意识淡漠,与基群众感情不深,只图享受、不讲奉献,只考虑个人进步,不求以才服人、以实绩服人,缺乏责任心,在关键时刻和急难险重问题面前不愿担当,也不能担当。 四是能力弱型干部,一些干部学习能力不强,不注重讨论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上有热情,想干事,但胸中无墨、心中无数、能力平凡。比如我区某镇党委书记,干事热情很高,但能力较弱,处理信访维稳问题力度不够,全镇有 8 人赴京上访,多次被市上通报。 二、主要做法 三、意见建议 解决为官不为问题,需要上下联手、多管齐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是建议省市加大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正视一些干部理想信念出现滑坡、政绩观出现偏差的问题,按干部管理权限,避开多头培训,分层级围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等内容,开展为期 510 天的集中轮训,组织干部外出集训、现场体验,对干部洗心、洗脑,以针对性强的教育培训,解决干部思想总开关问题,消除懒政思想,增强培训实际效果。 二是加大激励力度。完善干部实绩考核办法,建立干部实绩考评机制,对干部成长、工作经历实绩进行连续性考核实绩。依据干部实绩加快干部调整力度,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给县区一定的副县级非领导职务自主权,针对即将退出领导职务的科级干部,特别优秀的退休时享受副县级非领导职务,表现一般的原职级退休。 三是建立问责机制。出台为官不为问责办法,科学界定为官不为的具体表现。探究建立不合格干部正常退出机制,明确具体认定标准,对那些群众反映强烈、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进行降职、免职和责令辞职。 四是强化监督。实行电视百姓问政、网络晒绩、邀请群众代表列席会议等办法,开通举报电话、电子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