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种植技术雷竹是我国一种优良笋用竹种,具有出笋早、产量高、笋期长、笋味美,年年出笋,效益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并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1、笋园地的选择与整地1.1选址雷竹的建园应选择交通便利,坡度小于5゜,土壤深厚,疏松肥沃、湿润、微酸性或中性沙质壤土的低丘、平原、冲积的溪河沿岸滩涂地和房前屋后空地。1.2整地笋园整地一般采取全垦整地,造林前,清除园内杂草、灌木、树桩、石块等物,垦地深30cm左右,按预定栽植株数挖穴。挖穴规格:60cmX60cmX50cm,成80cmX50cmX40cm。有条件的话每穴用枯饼肥0.5kg,或15一25kg土杂肥、厩肥和土拌匀,回填穴内。2、品种与母竹的选择2.1品种选择雷竹有宽叶和细叶两个品种,细叶雷竹出笋期比宽叶雷竹早10一15d,笋口感甜嫩,产量高,经济效益高于宽叶雷竹,生产上多选用细叶雷竹栽植。2.2母竹选择选择直径2一3cm,1一2年生、分枝低矮、枝叶茂盛,无病虫、生长健壮的雷竹为母竹。挖掘母竹,留来鞭20cm,去鞭30cm,注意保护鞭芽与鞭根,母竹蔸带土团直径不少于25一30cm,母竹挖起后,留枝5一8盘,削切竹梢,切口要平。3、雷竹的造林3.1造林时间雷竹一年四季都可栽植,秋冬9一11月和早春2月是最佳季节。3.2造林密度一般每公顷750一1200株。3.3栽植方法雷竹移栽造林要掌握3个要点:一是母竹运到造林地要及时栽植;二是栽前适当修整穴和垫土。再将母竹放入穴内,让鞭根自然舒展,注意竹蔸下部与垫土密接,使母竹蔸深度比原入土深度深3一5cm,再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穴土,踏实竹蔸,使竹鞭与土紧密接合;三是栽植时遇晴天,要浇定蔸水,再培一层薄松土,或在定蔸处复盖一层稻草,以提高造林成活率。4、笋园的管理4.1及时补植造林当年,对于枯死母竹及时进行补植。4.2除草松土通过除草松土,清除杂草对水肥的竞争,改善土壤性能,有利促进竹笋生长。笋园除草松土,每年2一3次,结合施肥进行,注意近蔸浅、远蔸深。一般第1次5一6月,除草深翻25cm,挖去老竹鞭,注意保护新竹鞭和壮鞭;第2次9一10月除草松土15cm深,第3次翌年2一3月除草浅锄。4.3科学施肥根据雷竹周年具有长鞭期、笋芽分化期、孕笋期和长笋期4个生长期的特点,进行科学施肥,促进竹笋的生长。笋园施肥一般每年4次,施肥量随立竹量的增多,逐年适当增加。第1次2一3月施催笋肥,促竹笋多长、长肥。每公顷施复合化肥150kg,或每丛竹施入粪尿5一10kg,方法是:竹林郁闭前化肥采用穴施。郁闭后,化肥采用沟施,沟间距0.5m,深10cm,施后覆土,人粪尿冲水2一4倍,浇蔸施肥;第2次6月,施长鞭肥,促母竹多发鞭、发壮芽,每公顷施复合化肥225kg,或每丛竹施人粪尿5一10kg,方法同第1次;第3次9月,施催芽肥,促竹鞭多发笋芽、发壮芽,施肥量与方法同第2次;最后1次11一12月,施孕笋肥,每公顷施菜枯饼3000kg,或农家肥15000一30000kg。4.4雷竹覆盖栽培要点4.4.1搞好覆盖、促进雷竹提早出笋1、掌握好覆盖物腐熟热条件,提高增温效果在自然状态下,3月上旬温度10℃时雷笋出土。我市1月份20厘米深处的土温为6.5℃。2月份20厘米深处的土温为6.8℃。因此,要把雷笋提早到元旦、春节前后出土,必须采取增温保温措施,提高土壤温度。在冬季采用覆盖物进行林地覆盖是提高土镶温度的有效方法。覆盖增温的原理是有机物腐熟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覆盖增温的热源,其实质是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释放热能的过程,通过有机物腐烂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从而来提高土壤温度。有利于微生物分解的条件是:(1)水分含量适宜。底层覆盖物要含有适量的水分,以60%为好,覆盖物过干,有机物腐烂过于缓慢,产生热量不能满足雷笋出土的条件,覆盖物过湿,细菌难以进行有氧呼吸,不利于好气分解,产生不了热量。覆盖物干湿度的掌握要因时、因地制宜。天气少雨,宜湿些,多雨则宜干些;沙壤土可稍湿些,粘性土则不宜过湿;平地要稍干,坡地可稍湿。下层稍湿,上层要干,可延长腐熟放热过程,以保持覆盖物较长时间增温保温能力。(2)氧气是好气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的首要条件、所以覆盖物要疏松通气、不积水。竹叶、砻糠等都具备上述条件。木屑、整把稻草不利好气细菌活动,所以覆盖效果不佳。(3)酸碱度(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