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四讲之三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是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其实,鉴赏表达技巧题难的不是表达技巧本身,而是不知从哪个角度答,答多还是答少,答到哪一步为止。全国高考古诗表达技巧鉴赏题存在着概念不清的混乱情况。如“对比”手法,在不同省市试卷中归属不同,有的归到“艺术手法”,有的归到“修辞方法”,有的归到“表现手法”。尽管如此,它们还是有一定的共性。①“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下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② 已认可的四个小概念的内容:a.表现手法,一般指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烘托、反衬、对比、虚实相生、以小见大、动静结合等。一般不包括修辞手法。b.表达方式一般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描写和抒情是考查重点,它们与表现手法中的一些技法有一定的重复,如“借景抒情”。c.修辞方法,除《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外,还有用典、互文、顶真等。d.结构技巧,主要有层层深入、悬念、线索、详略、照应、点题、以景传情等。1.(2018·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王昌龄李 颀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夜来莲花界[注],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注 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解析 “点染”一词借用了传统国画的技法名称。国画家作画,往往用中锋点出景物,然后再用侧锋加以层层渲染,使画面显得更有立体感。运用到诗词创作上,“点”就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使诗歌的形象更丰满,意味更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意过于单调。一般来说,点的是内在的情感和诗歌主题,渲染的是外在的环境和景物形象。① 点,“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②染 ,“淹留野寺出”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