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词·兼类词·兼语在平时的语文学习和考试中,人们时常会遇到兼词、兼类词和兼语的有关知识。由于平时不留心注意或对此没有作较深入的分析研究,有些人常常把三者相混,造成运用或考试的失误。因此,有必要较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兼词、兼类词、兼语是三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兼词是指一个词同时兼有两种词性和两个词义的单音词,多见于文言文中。例如:①(宰)乃赏成,献诸抚军。(《促织》)②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③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例①,“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可译为“把蟋蟀献给了抚军”。例②,“诸”是代词“之”和助词“乎”的合音词,可译为“有这回事吗?”例③,“焉”是介词“于”和代词“此”的合音词,可译为“风雨从这里兴起”。例④,“焉”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词,可译为“向他”。常见的兼词还有:叵,可译为“不可”;盍,可译为“何不”;尔,可译为“如此”等。兼词的特点是,一个单音词兼有两种词性、两个意思,一般是由两个不同性质的词经常连用快读而形成的,有较强的文言色彩。兼类词是指某些词经常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语法特点和功能的词。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实词、虚词中是非常多见的语法现象。例如,文言虚词中的“之”有代词、动词 、助词等多种用法,“其”有代词、连词、副词等多种用法。文言实词中的“朝”有名词 、动词、介词等多种用法;“病”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多种用法。在现代汉语的实词 、虚词中这种兼类词的用法更为普遍。例如:① 他是一位人民代表。③ 他在花园里。② 他代表国家的利益。④ 他在赏花。⑤ 他在花园里赏花。例①中的“代表”是名词,作宾语;例②中的“代表”是动词,作谓语;例③中的“在”是动词,作谓语;例④中的“在”是副词,作状语;例⑤中的“在”是介词,同“花园里”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兼类词的特点是,一个词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语法功能,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但当它们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后,只能有一类词的特性,不能同时有几类词的特性。兼语是指一句话中的某个词语同时充当了宾语和主语两个句子成分的语法现象。我们常把带有兼语的句子叫作兼语句。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兼语句运用十分广泛。例如:①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② 赵王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廉蔺列传》)③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