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官员消费清单,不能仅靠网友爆料 网评:谁来审计审计局长的按摩账单 又有官员消费清单被曝光。一个题为《某市审计局用公款接待的消费账单扫描》的帖子在网上流传,签单者是某市审计局局长,然后是两张图片,每张图上有两张单据,分别是电脑打印的结账小票和手写的《客户消费签单挂账凭单》。结账小票上列明的服务包括贵宾包房费、钟费、加钟、小费、饮料等。第一次消费总消费金额为 2296 元。另一份账单总消费金额为 1498 元。其中“贵宾包房费”是 498 元,钟费是 200 元,加钟是 200 元,小费是 600 元(1 月 22 日《现代快报》) 蚌埠市国土资源局公款吃喝的清单被曝露后,引发的舆论怒火尚未平息,又见网友揭曝某市审计局长按摩费报销账单。一方面我们为网友蓬勃的公民意识和强烈的反腐自觉感到欣慰,另一方面又为猖獗的吃喝腐败感到愤慨,如果说蚌埠的这些官员喝茅台、抽中华,尚是司空见惯的话,这一次官员连按摩也要报销,则让人匪夷所思,近乎无语了。 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在央视的《新闻 1+1》栏目中披露,中国行政开支,仅公款吃喝、公费出国考察、公车的“三公”费一年就接近 9000 亿元人民币。显然,仅靠网友的揭曝,难以遏抑巨大的“三公”消费。表面看来,网友曝光官员消费清单,能够激起公众强烈共鸣,进而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但当事人能否被查处是个问题,况且网友的揭曝毕竟不是全部,会不会有些更令人发指的公款消费难以尽述? “三公”消费为何屡禁不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一些官员根本不把公款吃喝、公款出国考察和公车腐败当作腐败,以公款吃喝为例,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兼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马馼说,公款吃喝这个问题我们多次强调、一直在抓,但是总体效果不理想。中国有请客吃饭的传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干部觉得吃吃喝喝没什么,对公款吃喝也习以为常。 其次是制度乏力。不能说这么多年来我们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加以防备,但这些制度并未真正发挥全部效力。不妨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上海市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委员骆新称,某个部门由于年终将至,为了用光全年的预算,将好好的路面挖开再填起来。理由就是:用不光这笔预算,明年的预算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是人民日报报道的一个细节,在一些地方,“提醒”相应级别的干部完成出国指标,成为岁末年初一些地方政府外事部门的“服务日程”,有时甚至不得不为了“完成指标”而巧立名目。 为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