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孔孟两章一、读准字音社稷(jì) 虎兕(sì) 颛臾(zhuān)(yú)柙(xiá) 洿池(wū) 数罟(cù)(ɡǔ)豚(tún) 丧死(sānɡ) 曳兵(yè)彘(zhì) 庠序(xiánɡ) 孝悌(tì)二、辨识通假(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3)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三、一词多义 (1)疾(2)过(3)见(4)数(5)发(6)于四、词类活用(1)无乃尔是过与(名词作动词)责备(2)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敲鼓、击鼓(3)树之以桑(名词作动词)栽种(4)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作动词)穿(5)王无罪岁(名词作动词)归罪(6)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8)既来之,则安之(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五、古今异义(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指有军事行动。今义:有事情。(2)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以之为”的省略 , 可译为“把它当作……”或“把它作为……”。 今义:认为。(3)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黄河以北的地方。今义:越南的首都。(4)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古义:不要希望。今义:没有希望。(5)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古义:两个词 ,“ 可”是“可以” ,“ 以”是“凭借”。 今义:一个词,表同意,认可。(6)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六、文言句式(1)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国家的臣属。(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判断句)译文:百姓对于生养死葬没有遗憾 , 这是王道的开始。 (3)何以伐为?(宾语前置句)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译文:这样还不能使天下的百姓归顺君王 , 不曾有过。 (5)龟玉毁于椟中。(状语后置句)译文:龟甲和玉器在木匣中毁坏。(6)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句)译文: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导学生。(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状语后置句)译文:就不要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8)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译文:从前周先王让颛臾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资料链接]圣人——孔子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