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荷塘月色“焯”与“炒”大不同2013 年 2 月 7 日《濮阳早报》刊有《闷蔓菁》一文,其中有一句话:“把蔓菁切成细丝,把白萝卜切片,热水炒后,在瓷盆子里拌均匀,开始捂焖。”此处的“炒”应为“焯”。“焯”是指把蔬菜放到沸水中略微煮一下就捞出来,比如菠菜、白菜、豇豆等都有焯后再凉拌的烹调方法。“炒”指的是把东西放在锅中搅拌着弄熟 ,一般炒前要先放些油。“炒”除了根据食料的不同有可能稍微淋一点点水之外,整个过程几乎不加水,更不要说放进水里煮了。中华美食魅力无穷,不仅在于食料,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比如煎、煮、炝、炸、焖、煨、烩、烤等各有各的特色。“炒”和“焯”是比较常见的烹调方法,不能混同。——摘自《咬文嚼字》2013 年合订本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名自华,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著名的诗集有《踪迹》,散文集有《你我》、《匆匆》等,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论朱自清的散文(余光中)朴素、忠厚、平淡,可以说是朱自清散文的本色,但是风华,幽默,腴厚的一面似乎并不平衡。我认为朱文的心境温厚,节奏舒缓,文字清淡,绝少瑰丽、炽热、悲壮、奇拔的境界,所以咀嚼之余,总有一点儿中年人的味道。朱自清本质上是散文家,也就是说,在诗和散文之间,朱的性格与风格近于散文。一般说来,诗主感性,散文主知性,诗重顿悟,散文重理解,诗用暗示与象征,散文用直陈与明说,诗多比兴,散文多赋体,诗往往因小见大,以简驭繁,故浓缩。1.注音(1)煤屑 xiè (2)幽僻 pì(3)蓊郁 wěn ɡ (4)踱步 duó(5)弥望 mí (6)袅娜 niǎo(7)羞涩 sè (8)丝缕 lǚ(9)霎时 shà (10)梵文 fàn(11) (12)(13) (14)(15) (16)(17) (18)(19)2.写对字形(1) (2)(3) (4)“车”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的形体,中间一条长的竖线是车辕,车辕的上端是“衡”(驾马处),两侧的两个圆形是车轮。周朝晚期金文的形体,与甲骨文的形体基本相同,车轮变作上下竖位了。而小篆的形体,则仅保留了一个车轮。“车”的本义在上古专指战车。后来,用于乘坐和载物的一般车子都叫“车”。“车”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车”的字大都与车和车轮的转动有关,如“轨”“轧”“轿”“轴”“轮”“转”“辗”等。3.解释词义(1)幽僻:幽静偏僻 。 (2)斑驳:色彩相杂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