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当永担社会责任 近期,有些媒体的日子不好过。一些电视台开办的婚恋交友、情感故事类节目,盲目追求收视率,大肆造假炒作,“拜金女”、“炫富男”纷纷出场,“宁在宝马里哭泣,不在自行车后笑”等拜金主义口号甚嚣尘上,种种低俗之风,一时搅得荧屏乌烟瘴气,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批评,也损害了媒体形象。国家广电总局为此连发文件,对这类节目严加整顿。 在事后的反思中,媒体的社会责任,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2008 年 6 月 20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人民网考察工作时所做重要讲话提出,媒体要“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营造健康向上、丰富生动的主流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深刻地指出了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在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社会责任都是媒体的永恒担当。在全球化时代,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在全媒体时代即将来临的今天,媒体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切实履行好社会责任,也是一个需要时刻面对、常做常新的课题。纵观近年来一些媒体发展的兴衰荣辱,笔者以为,一个负责任、有前景的媒体,必须要做好以下两篇文章。 一是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根本上说,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媒体立身的“一母同胞”,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重要性的排序上,社会效益是老大,经济效益是老二。而在社会现实中,某些媒体割裂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血肉联系,偏爱甚至溺爱经济效益,而对社会效益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有意忽视,造成了媒体价值选择的失衡,媒体行为的失范。 近年来,一些媒体在收视率、发行量、广告额等指挥棒的操控下,纸馅包子等虚假新闻纷纷出炉,各类问题重重的“名人”“红人”纷纷登场,一些只顾吸引眼球的低俗节目纷纷亮相,其结果,是少数媒体攫取了其自身的蝇头小利,却对广大受众毫无正面意义,反而制造了大量的价值负资产,对整个社会造成负面影响。而从长远看,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的行为,违背市场规律和媒体发展规律,不得人心,也不可持续,势必受到受众和市场的双重淘汰。这一点,已经在不少媒体“摔跟头”的事实中得到了印证。 二是把责任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媒体格局日新月异的时代,责任和创新是媒体发展的“一体两翼”。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