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钧传重难突破1.由文章介绍看,马钧性格、家境如何?世人知其巧和服其巧的各是什么发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马钧从小口吃,不善言谈。少年游乐,未认识到自己的才华。早年生活贫困,可是一向具有志气的马钧,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工作中开拓了他的知识领域。他很喜欢思索,善于动脑,同时注重实践,勤于动手,尤其喜欢钻研机械方面的问题。对技术问题有自信心。马钧对机械的研究是从改革织绫机开始的。并因此而出名,令世人知其巧。马钧在没有资料,没有模型的情况下,苦钻苦研,反复实验,没过多久,终于运用差动齿轮的构造原理,制成了指南车。马钧制成的指南车,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不管战车如何翻动,车上木人的手指始终指南,引起了满朝大臣的敬佩,从此,“天下服其巧也”。这充分表现了马钧肯刻苦钻研,敢想、敢说、敢做的精神。2.课文记述了马钧的哪些革新和发明?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的什么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文中提到的马钧的革新和发明,有改进绫机、制造指南车、发明翻车、改进百戏、改造连弩等。这些革新和发明体现了马钧的积极探索和勇于革新的精神。3.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在当时为什么得不到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马钧生活在魏晋时代,老庄学说盛行,士大夫们放浪形骸,沉溺于玄虚之学,没有形成尊重科学、发展科学的风气。而当时的权贵们也大都昏庸无能,尸位素餐,甚至压制科学人才。所以,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得不到重视。4.本文作为史外传(即非官修的、不同于正史的人物传记)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②表述带有主观色彩。传记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情感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总结性的评价用。本文的结尾处说:“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更表现了作者对马钧身怀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