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有这样一位文人,他出身官宦门第,凭着自己的苦学,21 岁考中进士;在宏图大展之时,一场厄运悄然降临,他被贬官到荒凉的柳州之地。他虽有愤忧,却以坎坷为财富,视贬谪为动力,把他乡作故乡,视蛮夷如兄弟,施教化于边陲,得口碑而留青史。他诗情泉涌,善借物而抒情;他笔锋犀利,假寓言而讽世。一歌一咏,令后人生感慨;一山一石,使顽物体情志。他就是世称“柳柳州”的唐代刺史——柳宗元。黄州快哉亭记有谁能面对子虚乌有的不白之冤,却能临江听水,举杯醉月?也许只有苏轼。有谁能理解苏轼从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变成被一贬再贬的“天涯流落客”的心情?也许只有苏辙。苏轼用乐观、豁达的态度来看待人生的风风雨雨,他从清风、明月、江水中体悟出“物与我皆无尽也”的旷达豪情;而苏辙却借长江之滨的快哉亭,再一次向世人做出惊世骇俗的告白:一个人只要胸中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处之泰然,享受真正快乐的人生!道山亭记“绝顶烟开霁色新,万家台榭密如鳞。城中楚楚银袍子,来读曾碑有几人。”一百余年后,宋代著名诗人刘克庄对道山亭的感叹,不仅表明位于闽江下游、地处河海之会、自古为东越雄都、八闽首府的福州山水形胜,而且也证明《道山亭记》这篇仅仅 602 字的短文的思想内涵与文化分量。虽然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道山亭所在之地福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但本文却写山水之恶,别开生面;绘人文环境,却意味深远;述程公业绩,抒钦佩之情,又能发人意表。故而字字灿若珠玑,掷地有声。百丈山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自然之美是上苍对人类的恩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抚慰了多少愁苦孤寂的心灵,启迪了多少壅蔽昏聩的头脑,激发了多少超尘绝俗的情怀。亲近自然,谛听天籁,观赏奇山异水,尽享明月清风,这不仅是古代文人的嗜好,也是我们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企望。让我们跟随朱熹的笔踪,寻幽探胜;让我们通过作者的眼睛,欣赏百丈山的天生丽质。1 小石城山记渔 翁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赏析】 这首山水小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诗歌写了一个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 , 独往独来的“渔翁” , 借以透露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和寓寄政治失意的孤愤 。诗的前两句写夜、写晨。第一句平实自然,第二句却奇峰突起,用语奇特。“汲清湘”,“燃楚竹”,可谓超凡绝俗。三、四句为怪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