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州快哉亭记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 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赏析】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上片是用虚实结合的笔法 , 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 下片前五句,又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展现亭前广阔江面倏忽变化、涛澜汹涌、风云开阖、动心骇目的壮观场面。自然引出他对战国时楚国兰台令宋玉所作《风赋》的议论。在作者看来 ,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思考】 上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景象的?全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姓 名苏 辙生卒年1039-1112字号称谓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籍 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主要成就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栾城集》[写作背景]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元丰六年,与苏轼同谪居黄州的张梦得,为了览观江流,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轼替它取名为“快哉亭”,还写了一首以快哉亭为题材的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辙则为它作记以纪念。这篇文章涉及三个人:建亭的张怀民,名亭的苏轼,以及作此亭记的自己。三个人有个共同点:都是在被贬之中。所以,这篇文章不仅是抒写襟怀,也是彼此共勉的文字。文章表面上反映作者身处逆境的旷达胸怀,实际上也流露出他政治失意的苦恼和不平。一、字音肆大(sì) 沔(miǎn) 谪居(zhé)开阖(hé) 倏忽(shū) 骇目(hài)指数(shǔ) 骋骛(wù) 飒然(sà)披襟(jīn) 庶人(shù) 会计(kuài)瓮牖(yǒu) 濯(zhuó) 绝壑(hè)骚人(sāo) 憔悴(qiáo)(cuì)二、一词多义(1)若(2)当(3)适三、词类活用①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名词活用为动词 , 命名 ② 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名词作状语 , 在晚上 ③ 动心骇目 动词的使动用法 , 使……动 , 使……惊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