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古往今来,祖国山川的美丽景色,无不成为骚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文人们在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不可避免地要渗入个人的情感、意识或品行,如李白的洒脱不羁、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豪放旷达……那么,柳宗元于山水之中,又是寄寓着什么呢?(选自百度文库)美字体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赏美文柳宗元的时间和空间翻开《愚溪诗序》,刚开始我还无法把他和那个满腹经纶却被一贬再贬最后终于柳州的文人联系在一起:他用平实的语调为我们叙述了一条溪水的过去,它风景绝佳,冉氏尝居,它水流清澈,曾可浣纱。这过去讲完了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这里走来了一位落寞、孤寂的诗人,他说他以愚触罪,谪潇水上,这时我感到了他的难过和抑郁。柳宗元来了,他一个人缓缓而行,这多少使我想到当年的行吟泽畔的忧郁的屈原,他带着那场维持了 146 天便归于夭折的政治革新带给他的命运和创伤,满腔忧愤,无处可解,坐拥山水,却无心观赏。失魂落魄的柳宗元又哪里想到这一坐就是十年呢?余秋雨在他的《柳州祠》中这样写:“他的日子荒凉而孤寂。这期间,亲戚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又时时监视。”灾难使他万分狼狈,蓬头垢面,我知道他将终生无法再从永州回来,回到他向往一展宏图的长安——朝廷规定他终生不得量移,和他一样遭受着老死贬所命运的还有另外七个司马,即使是这样,我依然没有读到他穷途末路的浓郁的感伤和寂寞,直到他的文笔将那些浸透了强烈情感色彩的景物一一在文中展开、铺陈,从溪到泉,由池而堂,步至愚亭,回头张望,又见愚岛,景物历历,迤逦疏朗。就这样我们被他带入了那个世界,抬头是永州的山脉与天空,低头还是永州的丘壑与溪泉,天空无限,而永州却也没有他的自由;流水东逝,带不走他的愁思。柳宗元失去了他想要的空间——那聪明人聚集的朝野,但那里却留着他的梦想和志向,对于如今坐在愚溪之上的他来说,长安是忘记不得也归去不得的远方了。他原需要一席之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兼济苍生,造福百姓,然而命运使他仅仅做了封建版图上的一枚棋子,被宪宗轻轻一移,就到了荒无人烟的永州,他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稀释和缓解自己的哀愁与苦痛,于是愚溪的一草一石就被哀痛的双眼染上了浓得化也化不开的愁怨,字字是景,句句是泪:然而柳宗元有的是时间,所以他熟悉这里每一条河流的每一处细微的转折,他了解此处每一座丘壑的每一次无端的起伏,仿佛那就是命运本身,柳宗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