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一、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人物形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二、自主学习指导1.“知人论世”: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他 的政治理想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2.古典诗歌相关知识复习 古体诗:古诗、乐府诗古典诗歌 绝句(四句) 近体诗(格律诗) 律诗(八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资料补充——译文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着枝叶白白的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成功而病亡军中,常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三、学习任务1、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2.、尾联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3.、揣摩语言,分析“自”“空”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互文见义,却使诗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听,可有谁听呢?”春色虽然无限,却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情景交融。 诗人面对丞相祠堂的无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与感慨:虽然祠堂内春意盎然,然而时过境迁,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乱世,却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 四、当堂训练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D.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心忧国、痛感济世无人的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