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释文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语出《论语·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仲弓问仁时,孔子所作的回答。其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不强加给别人。孔子又将这八个字概括为一个字“恕”,它在根本点上是跟“仁”相同的,所以人们常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常被人们看成是伦理的消极原则(即否定性的原则),因为它似乎只是强调人“不要”做什么。其实,它暗含着一种积极的、正面的、肯定的伦理原则:己所欲,施于人。孔子明确地把这种意思表述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说,自己想要站得住,就得让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一原则意味着:自己对臣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君;自己对儿子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父;自己对弟弟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事兄;自己对朋友有所期望,就按照这个期望来对待朋友。放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一原则可以浅显地理解为:自己期望幸福,所以使别人幸福;自己期望顺利,所以使别人顺利;自己期望得到尊敬,所以尊敬别人……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觉,一是设身处地地体贴人、关爱人并且付诸行动。“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 举直错诸枉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 知者利仁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措 安排、安置 ②向 先前 ③智 精明 (2)一词多义① 归② 事③ 举答案 ①称许,赞许/出嫁/返回/归还/归聚 ②事情/事故,变故/事业/从事,实行/侍奉,服侍 ③举起,抬起/提出,举出/发动,出动/推荐,选拔/攻克,占领/拿,用/全,都(3)古今异义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丈夫或妻子。②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答案 ①爱护别人。②可以凭借。 (4)虚词归纳于答案 介词,从/介词,给/介词,在/介词,被2.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