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指导与同步训练 【课文背景知识】 1.马克·吐温说过,19 世纪出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凯勒就是本文的作者,她虽然自幼失明,但却荣获过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还曾被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一个残疾人何以如此受人尊敬?认真阅读课文,不难得出答案。如再能读一读她的几部自传体小说,相信你定会感到海伦·凯勒荣获这些荣誉实在是当之无愧。 2.“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热切盼望。这充满想象活力和生命激情的文字,是否会引发你对人生、生命、生活等等问题的思考呢?那么,这篇散文显示出的情和理是什么?它给予我们怎样的人生启迪? 3.作为抒情散文,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大量修辞,而是通篇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描述热切真挚坦诚的内心活动,虽然如话家常,但极具感染力与鼓舞作用。请你反复诵读,仔细品味,说说这种感染人、鼓舞人的力量究竟来自何处? 【重点难点讲解】 重点提要 1.基础知识 (1)关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安妮·莎莉文担任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 50 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 50 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凯勒后来成为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1964 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2)行文思路:本文只是节选了原作的主要部分,但仍显得篇幅过长,如不理清思路,读起来必定既费时又费力,要鉴赏,更是难有很好的效果。把握本文思路可思考下边两个问题: 假如给她三天光明,海伦·凯勒要做看些什么呢?我们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白 天夜 晚第一天看望麦西夫人,约朋友来家,树林散步,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