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及其思想主张;2.掌握文中文言词汇;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家作品及思想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后人把他与孔子合称“孔孟”,并尊称他为“亚圣”。《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 仁政思想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孟子·尽心章句下》孟子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写作背景孟子是在梁惠王 35 年(前 335 年)应邀来到魏国的。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梁惠王 31 年(前 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史记·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字词汇总字音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 弃甲曳(yè)兵 涂(tú)有饿莩(piǎo)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 无(wú)失其时 谨庠(xiáng)序之教颁(bān)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悌(tì)之义 谷不可胜(shēng)食也通假字1.无失其时 通“毋”,不要。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毋”,不要。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斑”。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途”,道路。词语活用1.河内凶 形容词作动词,遭荒年 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名词作动词,行王道,统一天下3.王无罪岁 名词作动词,归罪4.填然鼓之 名词作动词,敲击战鼓5.树之以桑 名词作动词,种植6.谨庠序之教 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7.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词作动词,穿……衣服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名词作动词,吃9.请以战喻 动词作名词,战争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动词作名词,活着的人,死去的人古今异义词1.寡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