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 水远山长看不足——风物景色 菩 萨 蛮◎释标题菩萨蛮,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每段两仄韵,两平韵。这首词是作者早年游江南所作,是韦庄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二首。是写词人远游江南的生活情况和感受。◎知作者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西安)人。是花间派词人,与温庭筠齐名,但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有《浣花集》。◎明背景唐昭宗乾宁四年(897),时任剑南西川节度副使的王建率兵攻东川,昭宗遣韦庄等宣谕王建罢兵,王建因留韦庄为掌书记。这首词就是抒发自己滞留蜀地、有家难归的心情的。◎赏形象1.本词中的作者形象是怎样的?提示:根据尾句及注释回答。参考答案:是一个漂泊江南、有家不能回、家乡正饱受战祸的思乡的诗人形象。◎品语言2.简要分析“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二句蕴涵的意境。提示:从画面和词人心境考虑。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从色彩角度写出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富有诗意,且给人以开阔、明净的感觉;“画船听雨眠”更有词人自身的心绪流露,悠闲至极。◎悟意旨3.简要概括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出了“江南好”。提示:先找出词句,然后概括。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是江南景色之美;“画船听雨眠”是江南生活之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则是写江南人物之美。这样由景物写到生活再到生活中的人物,有“碧于天”的春水,有画船听雨的生活,有如月皓腕的佳人,多角度全方位地表达了江南的“好”,赞美之情自然流露。破 阵 子◎释标题破阵子,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清明时节,海棠、梨花刚刚凋谢,柳絮却开始飞花。春社将近,已见燕子归来;初闻黄鹂娇声,天气也就转暖了。闺中少女,此时就应换了薄装,停了针线,赶节郊游踏青。看那两位邻家少女,在桑林路边相逢,笑成一朵花。此词表现了暮春风光,景中有人,更为绚烂。◎知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官至宰相,谥元献。其词擅长小令,语言婉丽,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有《珠玉词》。◎明背景此词通过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品语言1.赏析“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的写景之妙。提示:扣住题干要求“写景之妙”,思考从哪些方面写景。参考答案:(1)“碧苔”“黄鹂”色彩鲜艳、清新明丽,写出了春光的美好。(2)“碧苔”写春色之美,“黄鹂”写春声之美,“飞絮”写春态之美:绘声绘色绘形,营造了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