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导学目标 《游沙湖》:1.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2.学习苏轼文笔特色:重自然轻学问,涉笔成趣。3.品味苏轼随笔小品的特色。《苦斋记》:1.结合课文注释,把握全文意思,理解全文情感。2.了解一些古代书斋文化常识,体会作者对“苦”字的理解。课内自主学习一 文化常识1.走近作者刘基(1311~1375),字伯温,今浙江青田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 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诚意伯文集》。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2.背景解读游沙湖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 (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就是这时写的。苦斋记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书斋。为了表示风雅,书斋主人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斋记”。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这种性质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二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这篇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围绕苦斋的“苦”字,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章写得很洒脱,但能放能收,很有法度。3.古文知识积累(考点)文集与典籍(1)“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里的“离骚”。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4)《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它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5)《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6)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7)《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8)“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