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鞭 贾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写登城楼时触景伤怀,是总写。“城上高楼接大荒”,写城楼的形势,起势高远,意境阔大,情景俱包,悲凉之气,笼罩全诗,很自然地开启了下句“海天愁思正茫茫”。中间四句 , 紧承上两句 , 就登楼所见到的景象 , 由近及远托景抒怀。 前两句是近景 , 写夏天的风雨景象。后两句是远景 , 写山水的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感叹共同的不幸遭遇,直抒情怀,点明寄书的寓意。全诗构思精密,抒情委婉深沉,把一腔难于言说的思想感情婉转托出,含蓄蕴藉。情调虽较低沉,却富有感染的力量,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思考】 颔联和颈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景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作者卡片]见《小石城山记》一文此栏目。[写作背景]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柳宗元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者之言讽刺世俗之风。一、字音鬻鞭(yù) 拳蹙(cù) 蹇仄(jiǎn)(zè)爚汤(yuè) 遬然(sù) 踶(dì)二、通假字① 遬然枯 遬 , 同“速” , 极短时间 , 极快速 ② 余乃召僮爚汤以濯之 僮 , 通“童” , 童仆 三、一词多义(1)穷(2)效(3)遂四、词类活用① 爚汤以濯之 名词用作动词 , 烧 ② 视其握 动词用作名词 , 把柄 ③ 则遬然枯,苍然白 形容词活用 ,“ 遬”同“速” , 极短时间 , 极快速;“白” , 变白 ④ 向之黄者栀也,泽者蜡也 名词活用作动词 ,“ 栀 ”,用栀染;“蜡”,涂蜡 ⑤ 鞭折而为五六 数词活用为名词 , 五六截 五、古今异义① 余曷不至于公卿古义:升级 , 升官。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② 则伏而笑古义:弯腰。今义: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六、特殊句式① 省略句持以夸余(动词“持”后省略宾语“之”)争道长乐坂下(动词“争道”后省略介词“于”)② 倒装句以求贾技于朝(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于朝贾技”)文章为何对鞭的色泽进行详细地描绘,有何具体的作用?[我的理解] 文中写到当富者子向作者夸鞭之时说到“吾爱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