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歌”综合应用学习目标1.梳理单元知识;2.欣赏优秀唐诗;3.学会选择和使用论据。知识积累文学常识《蜀道难》《蜀道难》本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是沿用古体而作的。《杜甫诗三首》近体格律始于南朝的齐、粱,形成于初唐,完备于盛唐,可分为绝句和律诗。《琵琶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李商隐诗两首》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共四句,律诗有八句。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字词汇总膺(yīng) 巉(chán)岩 喧豗(huī) 砯(pīng)崖 万壑(hè) 急暮砧(zhēn) 青冢(zhǒng) 省(xǐng)识 钿(diàn)头 银篦(bì)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马嵬(wéi) 宵柝(tuò) 晓筹(chóu) 课文精要理解主旨《蜀道难》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条件。因此,朝廷要警惕军事叛乱。《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歌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景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景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咏怀古迹》(其三)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抱的咏怀诗。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乡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与昭君的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己的悲愤。《登高》这首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诗人面对苍凉恢廓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诗人备尝穷困潦倒之苦,忧国忧民,使自己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琵琶行并序》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 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 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锦瑟》这是一首抒情诗,慨叹年辈已逝,表现诗人无限悲感,难言的怨愤,及怅惆的苦痛心情。《马嵬》(其二)本诗是首咏史诗,借唐玄宗荒淫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的历史教训,抒发了诗人对这一历史悲剧的认识,是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