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的语言“陌生”一点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满足于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因而在写作时,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便常是对自己旧有语言的克隆,这实际上是写作的一个误区。语言运用原本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尤其对写作而言,更要时刻注意对语言进行创新,要让语言始终饱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对语言的运用,要时时记住变熟悉的“陈旧”为新鲜的“陌生”,即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文字应是新鲜而陌生的,能给读者在视觉上营造出新奇、别致的效果,从而让文章灵动起来。 如何让作文语言从熟悉的“陈旧”走向新鲜的“陌生”呢? 一、语言变色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所附着的语体色彩或感情色彩常常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情况下不能乱用,但有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特意使语言变色,如“褒义贬用”“庄词谐用”等,这样反而会让文字更具情趣,使文章增强表达效果。 1.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朱自清《背影》)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了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鲁迅《孔乙己》) 第 1 句中的“聪明”本是褒义同,但在文中却是“自作聪明”“愚笨”的意思。这里,作者借助褒义贬用,强烈地表达出自己内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情。第 2 句中的“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具有文言语体色彩,表面上看起来与全文的语体色彩不符,但这样的语言出自孔乙己之口,非但没有生硬的感觉,反而使语言显得生动活泼,活化出孔乙己的迂腐和酸气。试想,这样的变色语言有谁会不喜欢呢? 二、语言变式 语言的结构组合有着内在的要求,句子成分的位置也有着经常的、一般的形式,其格式常常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并非一成不变。写作中,如果我们适当地更换句子成分位置或调整语言结构,就能既让语言显出别样的魅力,又会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 3.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 (鲁迅《祝福》) 4.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史铁生《我与地坛》) 例 3 中,作者有意采用定语后置的句式。突出“空的”“下端开了裂”,这样写可见祥林嫂沦落为乞丐时间之长,处境之惨。例 4 中加点句子的原有结构应是“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剥蚀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淡褪了”“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又散落了”,这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