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学习目标: 1、掌握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以、而”用法。 2、了解司马迁其人以及他创作《史记》的条件、指导思想。3、了解司马迁高度的责任感和不屈的人格精神。 学习重难点:了解司马迁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体会司马迁在前人的启迪,决心效法前人,忍辱写《史记》良苦用心。学 习 过 程学习体会资料链接:1、课文简介:《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它为司马迁自作的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的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 《自序》明述了作书之本旨,概述了各篇的写作旨趣。一般说来,书之为序其义有二:一曰,序者,绪也,所以助读者,使易得其端绪也。二曰,序者,次也,所以明篇次先后之义也。《自序》可以说是兼此二义。推本春秋,考信六艺,这一宗旨或殿于卷末,或冠于篇首,反复述明;又分别标明诸篇小序,申明为某事作某本纪,为某事作某年表等等,全书纲领体例,《自序》中莫不灿然明白。读者在读《史记》之前,须将《自序》篇熟读,深沉有得,然后可读诸纪、传、世家;读纪、传、世家若不得其解,仍须从《自序》中求得。这实乃司马迁在教人读《史记》的方法。 2、内容说明“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著称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尽管如此,“汉武帝闻其述《史记》,取孝景及己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汉明帝说:“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扬名后世。至以身陷刑之故,反微文刺讥,贬损当世。” 直到司马迁死,“其书稍出,宣帝吮迁外甥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偿焉”。西汉对该书的流传控制很严。后东汉、南北朝以及隋唐,对《史记》多有微词,甚至还有指责《史记》是“谬孔子言”,直到宋代《史记》才遇知音。明清学者多精读《史记》,开始考证,核差误,论得失,《史记》的研究至此才蔚为大观。【课前预习】一、朗读课文,给加点的字注音。会稽 虞夏 匮 厥 二十八宿沅 爰 朔 膑脚 毂峄 稷 缧绁 晁错 辅拂邛 阙 喟然 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