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哲学趣话(赏析指导)一、内容和结构课文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一位旅游者和一位渔夫在海边展开了关于人生态度和人生奋斗目标的对话。那位穿着入时的旅游者似乎看不惯渔夫的懒洋洋的生活,认为这样好的天气,他不该只是躺在渔船上打盹儿,应该出海捕鱼,并构思了一幅非常忙碌的人生追求图景,试图劝说渔夫出海捕鱼。这幅图景自然是游客的人生追求,但他的目标只是先“好好干一阵,有朝一日就可以不用再干活了”,“可以逍遥自在的坐在这里的港口,在太阳下打盹儿”。而这样的生活,却正是渔夫目前的生活状态。所以,当对话结束时,自以为是的旅游者受到了渔夫的人生哲学的启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与《奴性》相比,《懒惰哲学趣话》在结构上更为紧凑。《懒惰哲学趣话》并没有直抒胸臆的排比段落,仅仅是以对话来带动故事,启发读者自己品味从故事中流淌出的哲理。二、人物《懒惰哲学趣话》中一共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旅游者,另一个是渔夫。两个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一,文章中的渔夫和旅游者,他们之间的贫困与富有一目了然。旅游者是富有的,渔夫是贫穷的。旅游者身着时髦的衣服,手拿相机,来到渔夫所在的海边寻找田园景观,我们可以从文章中品读出他无所不在的优越感。与此相对,渔夫的衣着是寒伧的,家境显然也并不宽裕。正是这种贫富的对比,衬托了两者之间的另一种不平衡:渔夫的精神生活质量比旅游者更高。第二,在人生态度方面,两个人物的差别同样是明显的。旅行者是积极的,雄心勃勃的,显然在旅行的过程中也没有遗忘他在社会生活中孜孜以求的东西。与其相对的是渔夫他的生活是缓慢的、悠闲的、自给自足的,他的人生态度是乐天知命的。第三,两个人物的人生态度决定了他们面对同一种生活的心态是不同的,这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绪上。比如旅游者在听到渔夫对自己的生活现状表示满意时,他表现出了极度的不理解,甚至在讲述个人的人生计划时十分激动。而渔夫却出人意料地从容,在旅游者因激动而语塞时,如对待吃噎了的孩子般拍打他的后背。整篇散文中,这是一处神来之笔其中对旅游者的暗讽和揶揄展示得淋漓尽致。三、寓意渔夫所奉行的“懒惰哲学”不符合一般现代西方人所奉行的生存法则。但如果仔细品味文中渔夫的人生追求,就会发现这是对现代流行的生活理念的反思,也是对西方现代文化的反思。一般来说,人要得到幸福感至少需要:第一,一定水准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第二,人的自我实现。渔夫的生活在表面上是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