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情况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寻求新的进展机遇,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下,我县广阔农村青年逐步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观念,纷纷走出山门,开始自发的或通过各种劳务方式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于是,一支敢闯敢干又充满活力的劳务大军应运而生,并日益进展壮大,对加快我县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全面进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挥青年作为劳动力资源的优势,着力做好做实劳务输出这篇特色文章,景宁团县委通过召开回乡探亲、过春节的青年座谈会,赶赴外出青年集中的城市了解情况等形式,对全县农村青年流动的规模、现状以及青年外出务工对我县地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调研。一、流动现状1、总体流动规模。全县总人口 17.6 万人,劳动力总数为 9.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8.1 万人,占全县劳动力总数的 83.4%。截止 XX 年 10 月底止,全县 17 至 35 周岁的农村青年实现跨县、市和跨盛市流动就业的达 23574 人,占流动总人数的 74%。在外出务工青年中,以初中文化程度的为最多,达 19331 人,占总数的 82%;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为 3064 人,占总数的13%。2、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我县农村外出务工青年所从事的职业相对集中,以零售贸易、餐饮业、商业服务业以及一些低技能性的制造加工业为主,其从业人员约占流动总数的 74.8%,且带有较强的地域性。如在北京从业的 4000 多人中,有近 90%的均从事零售贸易;而在温州务工的,则大多从事皮革制品的生产和加工。3、流动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裙带性。多数农村青年的流动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或社会职业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劳务输出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 10%。二是流动周期长。在我县青年劳务人员中,90%的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 5 年以上的达 2500 多人,举家外出的亦大有人在。三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我县青年劳务人员遍及全国各地,近至邻县,远至中缅边境。但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在丽水、温州、杭州、北京等地。其中,在丽水市内(除本县外)流动的劳务人员约 XX 人,温州市为 6500 人,杭州市近 5000 人,北京市约 4000 余人。除此之外,宁波、上海、石家庄、广州、深圳等地也集中了一定量的青年劳务人员。二、流动带来的积极影响1、扩大就业,稳定大局。我县地方工业经济脆弱,经济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