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传统民间习俗_冬至三候 冬至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开头中国人进入了数九寒天,这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候,所以冬至被认为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天开头白天一每天变长,下面是细心推举的冬至的传统民间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冬至的传统民间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非常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行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_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传奇蚯蚓是阴曲阳生的生物,冬至季节,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旧非常强盛,土中的蚯蚓仍旧蜷缩着身体。’ 二候:麋鹿解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三候:水泉动 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淌并且温热。 冬至除了吃饺子,还吃什么 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常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宁静。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非常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静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头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今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汤圆 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圆”意味着团聚、圆满,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 南方地区民谚云:“冬节大如年”、“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