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场满分技巧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共有 18 分,占总分的 12%。高考现代文学作品的得分率一直都很低。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得分,是学生语文得分的“瓶颈”。怎样实现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考场满分,学生除了有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外,还必须掌握满分阅读的解题技巧。首先,对高考现代文学作品阅读的题型要心中有数。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料选用的情况看,现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主要是文化散文。文化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比喻、象征、隐含是常用的手法。一、统揽全篇,洞识幽微。一篇文章,一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考生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整体意识,比如阅读何其芳的《雨前》,一接触到文本,脑海里马上要想到,它究竟要告诉我什么,如果没有整体意识,被文章中的枝枝叶叶所蒙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么误解文本,要么不得要领。 那么,如何统揽全篇,洞识幽微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雨前》它通过对雨前最后的鸽群,灰暗、凄冷的天空,憔悴色的嫩柳,干裂的大地和树根,烦躁的鸭群,急飞的鹰隼的描写,细致形象的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压抑;又渴望慰藉,渴望释放、宣泄等复杂感情。对故乡雷声和雨声的描写又有什么作用呢? 这样写和眼前的“雨前”之景构成对比,表达出对雨以及和如雨一样滋润心灵的力量的渴望,也自然表达出对家乡的思念、怀想。文章写到情感几经起伏之后,雨还是没有下,以此结尾,把内心的苦闷、压抑、挣扎之情推进到高峰。如果考生能够对文本整体把握到这个程度,应该说大体就统揽全篇, 二、理清脉络,划分层次高考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在强调整体阅读,紧紧把握文章主旨的同时,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梳理清楚文章的层次,做到举纲张目。怎样才能理清文章的脉络,首先给每一个自然段编上序号,在文本的空白处用几个字简要的写出段意,把各段的段意串起来,文章的脉络层次就大体理清楚了。比如《雨前》每段主要内容是⑴最后的鸽群 ⑵灰暗、凄冷的天空 ⑶憔悴色的嫩柳 ⑷干裂的大地和树根 ⑸烦躁的鸭群 ⑹急飞的鹰隼,这是表面的内容,在这表面的文字的掩盖下,还有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变化。隐藏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