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用滤纸折成一个纸蝴蝶并喷洒一种溶液(保持湿润),挂在铁架台上。另取一只盛某种溶液的烧杯,放在纸蝴蝶的下方(如图)。过一会,发现纸蝴蝶变为蓝色。下表的组合中,能够实现上述变化的是ABCD纸蝴蝶上的喷洒液酚酞KI-淀粉溶液石蕊品红小烧杯中的溶液浓氨水浓氯水浓盐酸浓硫酸A.AB.BC.CD.D【答案】B【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酚酞遇碱变红,与题意不符,A错误;B.氯水中的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遇到淀粉显蓝色,符合题意,B正确;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石蕊试液遇酸显示红色,与题意不符,C错误;D.浓硫酸是难挥发性酸,与品红之间不会接触,没有明显现象,D错误;答案选B。2.向50mL稀H2SO4与稀HNO3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假设加入铁粉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且每一段只对应一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A.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H2B.AB段产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C.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0.5mol·L-1D.参加反应铁粉的总质量m2=5.6g【答案】D【解析】因为氧化性:HNO3>Fe3+>H+,OA段发生:Fe+NO3-+4H+=Fe3++NO↑+2H2O,AB段发生:Fe+2Fe3+=3Fe2+,B段以后发生:Fe+2H+=Fe2++H2↑。A.根据分析,开始时产生的气体为NO,故A错误;B.AB段发生:Fe+2Fe3+=3Fe2+,为化合反应,故B错误;C.n(NO)==0.05mol,所用混合溶液中c(HNO3)==1mol·L-1,C错误;D.最终生成Fe2+,可知铁粉一部分与稀硝酸反应,一部分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目相等,3×n(NO)+2×n(H2)=2n(Fe),即3×0.05mol+2×=2n(Fe),n(Fe)=0.1mol,质量为0.1mol×56g/mol=5.6g,故D正确;答案选D。3.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A.硫粉和铜粉共热时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铜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干燥H2S、SO2等气体C.FeSO4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含有【答案】C【解析】A.Cu与S加热时产物为硫化亚铜,故A错误;B.浓硫酸有强氧化性,硫化氢有强的还原性,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硫化氢,故B错误;C.硫酸亚铁能治疗缺铁性贫血,可用于生产防治缺铁性贫血的药剂,故C正确;D.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能是硫酸钡沉淀,也能是氯化银沉淀,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硫酸根,故D错误;故选:C。4.宋代张杲《医说》记载:每每外出,用雄黄桐子大,在火中烧烟薰脚绷、草履、领袖间,以消毒灭菌,防止疫菌通过衣物的接触而传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雄黄中硫的价态为-2价B.古代烟熏的消毒原理与H2O2、酒精相同C.人们佩戴的药剂香囊具有驱虫抑疫、防病保健等功效D.生活中也可使用火、盐水消毒器具【答案】B【解析】A.根据雄黄的结构可知化学式为As4S4,As的化合价为+2价,S的化合价为-2价,故A正确;B.过氧化氢用于杀菌消毒与具有强氧化性有关,而雄黄用火烧烟生成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二氧化硫和三氧化二砷不具有强氧化性,与过氧化氢原理不同,乙醇破坏蛋白质的氢键,与过氧化氢也不同,故B错误;C.佩戴药剂香囊是借中药气味挥发,具有驱虫抑疫、防病保健等功效,故C正确;D.生活中也可使用火消毒器具,即高温使蛋白质变性,使用盐水可使细胞脱水而使病菌死亡,达到杀菌的目的,故D正确;答案选B。5.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下SiO2与C反应得到高纯硅B.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2C.氯水在光照条件下生成O2D.S在O2中燃烧生成SO3【答案】C【解析】A.高温下SiO2与C反应:SiO2+2CSi+2CO↑,制得的Si是粗硅,A错误;B.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2Fe+3Cl23FeCl3,B错误;C.氯水中有HClO,HClO见光分解:2HClO2HCl+O2↑,有O2生成,C正确;D.S在O2中燃烧:S+O2SO2,不能生成SO3,D错误;故选C。6.实验室为探究铁与浓硫酸足量的反应,并验证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B中酸性溶液逐渐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B.实验结束后可向装置A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以检验生成的C.装置D中品红溶液褪色可以验证的漂白性D.实验时将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