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一. 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 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 3 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 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旧教材是根据第 3 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通过归纳得出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而新教材则是在学过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理论预测第 3 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递变规律和金属钾性质,再通过自己设计实验去验证。教材这样处理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来指导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以第 3 周期元素和Ⅶ A、Ⅰ A 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用心 爱心 专心通过探究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通过寻找新材料、探矿等实例通过整合Ⅶ A 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预测钾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了解元素周期表在哲学、指导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意义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