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届高三物理一轮授课提纲六、机械能(2)[课 题] 动能定理[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知识要点]一、动能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k=_____________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 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二、动能定理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 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 a 和时间 t,或不必求加速度 a 和时间 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例题分析][例 1] (1) 试在下列简化情况下,从牛顿定律出发,导出动能定理的表达式:物块为质点,作用力是恒力,运动轨迹为直线.要求写出每个符号及所得结果中每项的意义.(2)如图所示,一弹簧振子,物块的质量为 m,它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起初,用手按住物块,物块的速度为零,弹簧的伸长量为 x。然后放手,当弹簧的长度回到原长时,物块的速度为 v。试用动能定理求此过程中弹力所做的功。[例 2]有一木块可以沿左边或右边斜面滑下,如图5所示.在两种情况滑下时,木块和斜面及平面之间有相同的动摩擦因数,并且分别滑到OA 和 OB 距离时停止.我们可以说:( ) A、距离 OA 等于 OB B、距离 OB 大于 OA C、距离 OB 小于 OA D、回答此问题必须知道动摩擦因数或两斜面的倾角 [例 3] 如图所示,质量为 m 的物体用细绳牵引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当拉力为 F 时,转动半径为 R,当外力增大到 8F 时,物体仍然做匀速圈周运动,其转动半径为R/2,在此过程中,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 )A. 3 FR/2 B. 7 FR/2 C.7FR/4 D.4FR[例 4] 如图所示 AB 与 CD 为两个斜面,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形轨道相切,圆弧的圆心角为 θ,半径为 R,质量为 m 的物块在距地面高为 h 的 A 处无初速度滑下,若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μ,求物体在斜面上(除圆弧外)共能运动多长的路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