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1.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经过24小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减少B.BC段曲线斜率降低可能是凌晨的低温所致C.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对CO2的吸收量多,光合作用最强【答案】B【解析】A、对比A点和I的高度,经过24小时,玻璃罩内的CO2减少了,说明该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增加,A错误;B、BC段无光,只进行呼吸作用,曲线斜率降低可能是凌晨的低温抑制了呼吸作用的酶活性,B正确;C、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从D点开始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了,但在D点之前已有光合作用,只是强度较弱,小于呼吸作用,C错误;D、H点CO2浓度最低,表示积累的CO2最少,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并不是光合作用最强点,D错误。2.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mg5.6mg3.8mg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膜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lmg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1.lmg【答案】B【解析】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A错误;B、由于丙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消耗的氧气可代表浮游植物的呼吸消耗,因此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4.9-3.8=1.1mg,B正确;C、乙瓶中由于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增多,则二氧化碳减少,而丙瓶只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高,C错误;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约为净光合作用释放氧气量+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量=5.6-4.9+1.1=1.8mg,D错误。3.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阶段都有水的参与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提供原料C.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均产生[H],但不是同一种物质D.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气体的阶段都与生物膜有关【答案】D【解析】A、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在光下分解产生[H]和O2,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因此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阶段都有水的参与,A正确;B、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H2O,B正确;C、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H]是NADPH,呼吸作用产生的[H]是NADH,它们不是同一种物质,C正确;D、光合作用水光解后产生氧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与生物膜无关,D错误。4.某兴趣小组利用黑藻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将一枝黑藻浸在水族箱中,计算光下单位时间内放出的气泡数作为光合速率;用瓦数足够的台灯作为光源,改变台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而改变光照强度。结果发现,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而从45cm处被移至15cm处时,气泡释放速度才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根据测算,当台灯从85cm处移至45cm时,照在水族箱的光照强度增加了300%。对于该实验结果,小组成员提出了下列4条可能的解释及推测,你认为最有道理的是()A.在距离大于45cm时,光太弱,黑藻根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光照影响了黑藻呼吸酶的活性C.在大于45cm时,黑藻主要利用室内的散射光和从窗户进来的光进行光合作用D.黑藻在弱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较好,强光则抑制光合作用【答案】C【解析】A、由题意知:当灯与水族箱的距离从85cm缩短到45cm时,气泡释放速度变化很小,说明光合强度较小,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