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年高考语文预测(江西专版)研究 2009 年江西省高考语文命题走向,不能忽视以下两个背景:一是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江西省语文学科的自主命题逐渐形成了较为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回归语文能力本位,回归语文教材,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命题的基本思路也较为稳定:既遵循考试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既充分考虑全省中学的教学实际又通过能力立意突显高考的选拔功能,既注重与往年试卷的平稳衔接又力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二是三年之后江西将实施“新课程”高考。这两年的过渡问题,尤其是这几年形式的命题理念和命题特色要不要保持、能否保持,是人们所关心的。其实,早在 2008 年 10 月,命题组曾撰文谈及相关问题:“我们只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去观照和审视上述理念和特色,就不难发现它与新的课标与新的考纲之间在根本原则和基本理念上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同时,也不难发现新课标与新考纲为上述理念和特色全面而进一步的体现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累’的特色,就很有可能在将来的考试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既然上述理念和特色可与未来的高考原则相符,那么,这两年命题的稳步过渡、防止折腾也就更应当是不言而喻的事了。”一、依纲据本,平稳平实《考试大纲》和江西省《<考试大纲>语文科实施方案》(《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这是毋庸置疑的。平稳平实,首先体现在命题队伍的稳定。命题队伍的稳定,保证了清晰的思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试卷中得以实施。平稳平实,其次是试卷风格的稳定,那就是:命题思路清晰,地方特色鲜明;试卷内容贴近教材,试题类型稳中有变;试卷从选材到设题做到反押题和“逃逸”功能强。这些特点其实是在四年的命题实践和评价反思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具体体现了命制试题的基本原则,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又得到教学界、研究界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广泛认同,今年应该会坚持和发扬。因此,命题者不会去拼凑华而不实的所谓新特点。平稳平实,更具体地体现在注重从教材或《语文读本》中选材或有直接联系。如,2005 年的科技文阅读《太阳风》涉及第二册课本《神奇的激光》,语运题的句式变换材料取自《语文读本》中的《沙田山居》,文学作品阅读中有一选项要求与课本《等待戈多》进行比较;2006 年的标点题 C 项从《语文读本》中的《被民主遗忘的角落》选材,第 20 题句式变换的语料选自《语文读本》中布封的《天鹅》,保持了从教材中选料的连续性。在对字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