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1页
1/5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2页
2/5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3页
3/5
畅游学海敢搏风浪誓教金榜题名。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凌风破浪击长空,擎天揽日跃龙门星星变奏曲一、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朦胧诗及其审美特征, 2.感知诗中“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景、意蕴和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主旨。 4.揣摩语言,品味诗句的丰富内涵。过程方法目标 1.诵读法 2.联想想象法 3.研讨探究法 情感目标 感受时代,体味生活,激发学生追求希望和光明的信念。二、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和理解,掌握诗歌的主旨和感情。 2.通过朗读诗歌,品味本诗的语言特点,进而体会朦胧诗的艺术特色。 3.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难点 1.通过对诗歌重点词句的学习,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通过把握诗歌中反复呈现的结构特征,学会诗歌创作的基础技巧。 3.体悟“星星”的象征意义。三、资料助读1.朦胧诗简说 朦胧诗,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1980 年“青春诗会”推出 17 位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它开始便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妙的探索构成了朦胧诗的核心。诗人在觉醒与叛逆、迷惘与清醒、痛苦与庄严、失落与寻找、追悔与重建的感伤诗情中试图建构一个新的诗学主题。朦胧诗对传统诗歌艺术规范的变革和反叛,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鲜的审美经验。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其重要特征。朦胧诗高扬主体意识,以意象化方式追求主观真实而摒弃客观再现,意象的瞬间撞击和组合、语言的变形与隐喻构成整体象征,使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捕捉直觉与印象,用情感逻辑取代物理逻辑,以时空转换和蒙太奇造成诗歌情绪结构的跳跃性和立体感,使诗歌情绪内涵获得了弹性张力空间。朦胧诗意味着中国现代主义诗歌探索的再出发,意味着诗坛恢复了与世界现代诗坛的某些联系。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 年生,北京人。1968 年高中毕业。1980 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1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3、变奏曲:是音乐术语。变奏为作曲基本技巧之一,即通过装饰、改变时值或节奏、改变音符进行方向或次序、改变和声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