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比例的意义》教学思考 展现概念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是逻辑思维的基本单元和形式。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正确 认识,是在概念的不断形成、发展与完善中,在旧的概念向新的概念不断重组、转化和更新 中实现的。所以,概念的变化与发展,反映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 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 在这个过程中, 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 化,正是这种概念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地实现“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 不断重组、优化,学生的思维得到进步和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正确把握概念表现出的不同方面,充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概念。一、 在教学活动中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自主建构概念。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而且小学生的思维处在具体运演阶段, 其对于概念的理解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形象而生动的性质,充分展现概念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个性化”的定义过程,以便使学生对概念的自主建构和真正理解成为可能。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形成过程。 首先,学生根据题目出示的情景图,利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写出对应的比其次,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写出的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算算比值(或是化简比)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再次,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比值(最简比)相等,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两个比写成什么?(等式)最后, 学生发现, 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就是比例,也是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的条件此时概念的获得过程是学生自主 建构概念的活动过程, 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生的动手实践中得以自主建构, 概念的形成 更加外显,概念的获得更加鲜活,概念的抽象变得形象,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二、 反面例证中层现概念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概念。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 一个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之后 如果缺少相应的变式” 的理解, 将会是模糊的、 不全面的。 只有通过正面的强化理解与反面的对比认识的互相沟通, 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立”到“破而后立”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才能真正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