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流程图(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选择结构的特点,并能解决一些与此有关的问题.教学重点:选择结构的特性.教学难点:选择结构的运用.教学过程:Ⅰ.课题导入设计求解不等式 ax+b>0(a≠0)的一个算法,并用流程图表示.解:第一步 输入 a,b;第二步 判断 a 的符号;第三步 若 a>0,解不等式,若 a<0,解不等式;第四步 输出不等式的解.流程图为:Ⅱ.讲授新课选择结构是以条件的判断为起始点,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决定执行哪一个处理步骤.例 1:有三个硬币 A、B、C,其中一个是伪造的,另两个是真的,伪造的与真的质量不一样,现在提供天平一座,要如何找出伪造的硬币呢?试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种算法,并画出流程图.我的思路:要确定 A、B、C 中哪一个硬币是伪造的,只要比较它们的质量就可以了.比较A 与 B 的质量,若 A=B,则 C 是伪造的;否则,再比较 A 与 C 的质量,若 A=C,则 B 是伪造的,若 A≠C,则 C 是伪造的.例 2:若有 A、B、C 三个不同大小的数字,你能设计一个算法,找出其中的最大值吗?试给出解决问题的一种算法,并画出流程图.解析:应先两两比较,算法和流程图如下:S1 输入 A,B,C; S2 如果 A>B,那么转 S3,否则转 S4; S3 如果 A>C,那么输出 A,转 S5,否则输出 C,转 S5;用心 爱心 专心S4 如果 B>C,那么输出 B,否则输出 C;S5 结束.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选择结构的流程图的有关知识的正确运用.Ⅲ.课堂练习课本 P11 1,2,3.Ⅳ.课时小结选择结构的特点: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分支,要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中一个分支执行.Ⅴ.课后作业课本 P14 2,5.用心 爱心 专心